春季为儿童“生长黄金期”,然而哪些孩子需要助长,怎样助长,孩子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,武清中医院宋光明名医团队春季助长专题为您一一解答。
一、春季,儿童长高的“黄金冲刺期”
中医认为:春主生发,蓄势而长。《黄帝内经》云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”,春季阳气升发,气血活跃,是儿童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。脾胃运化增强,营养吸收效率提升,同时“肝主疏泄、调畅气机”,可以帮助脾胃运化,使水谷精微得以充分吸收,为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。
现代医学佐证:春季日照时间延长,紫外线促进维生素D合成,加速钙质吸收。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显示:儿童在春季(3-5月)身高增长可达秋冬季的2倍。
二、判断孩子是否需要干预?
2024年9月,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布《2024儿童身高现状报告》,内容显示:71%的妈妈有身高管理意愿,但只有13%开展了行动,先动起来的行动派已看到效果,家长们对孩子身高管理普遍是:高意愿,低行动。
身高对照表:
需警惕的信号:
1、身高比同龄人矮半个头,或年增长<5cm(3岁后)。
2、长期挑食、睡眠不安。
3、反复感冒。
4、体重持续低于同龄标准,伴随面色萎黄、肌肉松软。
中医辨证干预指征:
脾胃虚弱型:食欲差、挑食、大便溏稀/干结、舌苔厚腻。
肝郁气滞型:情绪烦躁、入睡困难、晨起口臭、反复叹气。
肾精不足型:发育迟缓、囟门闭合晚、夜尿频繁。
三、助长方法:以“调脾胃、疏肝气”为核心
武清中医医院宋光明名医团队结合中医传统疗法与多年临床经验,精心设计了多种助长方案,依据儿童情况制定个性化调理方案。
助长方案原理:宋光明团队认为:春季助长应从肝、脾入手,调理脾胃精气,促进消化吸收,疏导春季过剩的肝木之气,使其不碍脾胃,利于生长发育。
助长适合时间:每年约3月-5月,立春至立夏节气。
助长适合儿童:5-12岁儿童,体重、身高低于同龄人,生长发育迟缓,食欲差,消化吸收不良,情绪时有不舒,大便溏稀、干结、口臭、舌苔厚腻。
助长方式:
1、“针刺调理”助长。针刺调理以四肢取穴为主,具有取穴精少,轻量刺激,接受度高的特点。此方法为宋光明名医团队所创,临床应用患儿及家属反馈良好,现为本团队助长主要方式。针刺时间周一至周五夜诊。
2、“穴位贴敷”助长。将健脾益气中药贴敷于足三里、肾俞等穴,通过药物透皮吸收+穴位刺激,双向调节脾胃功能,促进营养吸收。具有接受度高、利于吸收特点。
3、“耳穴压豆”助长。选取脾、胃、内分泌等耳穴,贴压王不留行籽,通过持续按压刺激调节消化吸收,操作简便且无痛。
4、“中药汤剂”助长。针对体质定制方剂:辨证施治,口味适中,从内调和气血、强健筋骨。
5、“小儿推拿”助长。以捏脊、揉腹、按揉足三里等为主,疏通经络、激发生长潜能,家长也可以现场学习调理手法,回到家每天给孩子推拿,安全无副作用。
助长周期:一般为2周,具体时间依个体差异不同。
助长地点:武清中医医院门诊楼3楼,治未病科。
联系电话:29338845-8809(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) 。
家长反馈:
四、综合调理方案:多管齐下效果倍增
1、食疗推荐:助长豆浆,山药30g(过敏儿童禁用)+芡实15g+黑豆20g,破壁机成糊。
2、生活方式调整:睡眠:保证21点前入睡(生长激素分泌高峰前进入深睡眠),要保证孩子每天有8-10小时的充足睡眠。
3、运动:每天30分钟纵向运动(跳绳、摸高跳)。
4、家庭小儿助长推拿手法,见后文。
5、注意:避免睡前喝牛奶(加重脾胃负担),减少零食、饮料摄入。
五、家长必读:科学助长避开误区
1、警惕“野蛮进补”:过量补钙易致骨骺线提前闭合,蛋白粉滥用伤脾胃。 2、正确监测方法:每月固定时间晨起测身高,记录生长曲线图。家长至少每3个月为孩子测量一次身高、体重,记录孩子的生长曲线,如发现孩子存在生长偏离,应及时咨询医生。家长一年左右可为孩子进行一次骨龄评价,关注孩子第二性征发育情况,以防孩子因性早熟影响最终身高。
3、需警惕的疾病:生长激素缺乏症、甲状腺功能减退、软骨发育不全、慢性肾病/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,当孩子出现体态比例失衡、特殊面容、骨骼畸形、智力落后、性早熟等情况应及时就医。
中医育儿歌
若要小儿安,三分饥与寒。
一把蔬菜一把豆,一个鸡蛋一点肉。
鱼生火,肉生痰,萝卜白菜保平安。
少喝饮料多喝水,煎炸熏烤伤脾胃。
缺锌缺铁儿常见,调理脾胃是优先。
有病没病吃小药,正当病时失疗效。
背暖肚暖足要暖,头和心胸却须凉。
《中医育儿歌》出自王应麟教授的《小儿王的育儿经》
附:儿童助长推拿六法(家庭操作)
一、脾经推拿
调理功效:培补中焦,增强营养转化能力穴位定位:拇指桡侧边缘(从指甲缘至第一掌指关节)操作要领:让孩子掌心朝上,家长以拇指指腹由指尖向指根部单向直推,频率约2次/秒,持续1-3分钟。
二、肾经推拿
调理功效:培元固本,促进骨骼发育穴位定位:小指末节掌面螺纹区域操作要点:用拇指螺纹面沿小指掌面由指尖匀速推至指根,每日早晚各操作100-300次。
三、板门揉按
调理功效:消积导滞,改善脾胃运化穴位定位:手掌大鱼际肌中央区域(拇指根部隆起处)操作规范:以拇指螺纹面作顺时针环旋揉动,力度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,持续1-2分钟。
四、足三里刺激
调理功效:调和气血,促进生长物质合成穴位定位:胫骨外侧,膝眼下四横指凹陷处操作技巧:双拇指同时按压两侧穴位,配合揉按手法,每侧持续刺激60-120秒。
五、涌泉穴调理
调理功效:益肾填精,强化骨骼发育基础穴位定位:足底前部凹陷区(足趾蜷曲时最明显)操作方式:用拇指螺纹面作顺时针点揉,力度适中,单侧操作50-100次。
六、督脉捏脊
调理功效:整体调节,提升脏腑机能操作路径:从尾骶部长强穴至颈后大椎穴标准手法:三指捏提法(拇指与食、中指配合),沿脊柱两侧肌群由下至上缓慢提捏,每日3-5遍。
操作注意事项:
餐后1小时内不宜操作;
皮肤破损或发热期间暂停推拿;
配合润肤介质(如茶油)减少摩擦;
如果平时没有操作过,建议找专业推拿师。
|